AI所不能及|遇见好莱坞的华语灵魂-The One Thing AI Can Never Have: Encountering the Chinese Souls in Hollywood围炉对话#18

作者:米雪 | Michelle Zhu

距离上一次参加愉园社(Society of Heart's Delight)的围炉下午茶,已过去数月。再次来到这里,是在被美国定为Asian Heritage Month(亚太裔传统月)的五月。而这次,愉园社邀请来了两位华裔电影人,讨论艺术创造和文化交融所缔结的故事。

刚坐下来,正好对上一双明媚而安静的眼眸。她冲我笑,我便也笑了。我说,我好喜欢你的连衣裙。迟钝的我,后来才发现,她就是那日围炉下午茶的主持人:Carol Liu。Carol是一位屡屡获奖的独立电影人,也是一位沉浸式体验的创作者。她的VR作品《Marie Antoinette (玛丽 安托瓦内特) VR》,被戛纳电影节的 NEXT Marché以及Oculus Connect发布会展出,且一举成为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官方选择。Carol也正在围绕世界艺术遗产打造一个支持NFT的沉浸式体验社区平台(The Art Standard)。


再一回头,又发现一个面熟的面孔。她是知名美籍双语作家Fan Wu(吴帆),也是愉园社的共同创立人。我想,她大概不认识我吧。可她竟主动向我打招呼,问我是否是某篇文章的作者。更有缘的是,她正在进修心理学的学位。她问我说,为何不继续心理学,而转攻法律。话匣子突然就这样打开了,可活动就要开始了。于是,我们相视一笑,说之后再聊。


这就是愉园社,实如其名。愉悦而欢喜,创造着无限有趣的缘分。不断连接着华人和当地各族裔群体。也就这样,在这个清凉又欢快的周日下午,我在愉园古宅,遇见了好莱坞独立电影人,迟少艾(Anna Chi)导演。


主持人Carol介绍说,Anna与丈夫抚育了两个孩子,两只猫,一只狗,和一只鸡。Anna导演可爱地接下话,说:“以前我有七只鸡呢。” 接着,Anna笑着说:“Let’s be casual because I’m not a very formal kind of person.” (我们大家都随意一点吧,我不是一个特别庄重正式的人。)



我想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。而Anna朗朗的笑声,和“不正式”的气氛,就是属于她的凝聚力。Anna早年所经历的并不美好。她说,为追求一个允许她自由创作的空间,她于九十年代前往美国,后成功考入UCLA(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)的电影学院。Anna说,到了美国,她才恍然意识到,自己竟然已不能再使用中文。于是,她选择先进入社区大学,全力学习英语。在那个互联网还很落后的年代,她对美国可谓是一无所知。落地后的一切,都是新的,也是陌生的。连一张熟悉的面孔都没有。

    

如今的Anna,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二十余年。有着导演、制作人、剧作家等多重身份。她一路靠着小成本投资,独立执导了多部电影,包括《Blindness(失明)》、《Dim Sum Funeral(点心葬礼)》等。作为制片人,Anna的作品包括中美共同出资和制作的IMAX纪录片《Asteroid Hunters(小行星猎人)》,并以剧情片《Burden(负担)》斩获圣丹斯观众奖。走着走着,也结识了不少同路伙伴,合作过数名知名导演,例如陈凯歌、 Wayne Wang 、以及Oliver Stone。她笑说,她的中国母亲时至今日依然认为她没有正式的工作。直到近日,她开启了兼职教授一职,她的母亲才开心起来。

茶话会现场,Anna带来了最新电影作品《The Disappearance of Mrs. Wu (吴奶奶的逃跑计划)》,由多次金马奖得主Lisa Lu(卢燕)和《面子》女主角Michelle Krusiec领衔主演。讲述了中美文化交错之中,移民家庭里的链接与碰撞。包含种族、性取向、亲情、文化纽带等立意。故事娓娓,画面带着加州的风与光,还有吴奶奶一路沧桑却不失明亮的眼眸。Anna在现场只播放了片段,却已有人落下泪来。人与人的相通,并非因为故事全然相同。而是在风景各异的道路上,生出藤蔓般的连接。我在这头,望见你那处的云彩。即便此时身处细雨,也记得昨日艳阳下的温度。也许,我提醒了你夏季也有微凉,而你让我心生彩虹般的希望。我虽不是你,却能因你而看见自己。


Anna说,她希望能以自己微弱的声音,带引更响亮的声音。也许还有很长的路,但总要有人坚持去前行。有的景致很特别。比如,亚洲独特的文化,所造就的移民生活。不妨分享给周遭,多一份思考,多一种可能性。而有的景致晦涩不堪,比如亚洲从未停歇的人口贩卖。创作是一个通道,让更多人看见那些角落,多一份关注,多一双手。



Anna曾在采访中说,每一份选择都伴随风险。但并不要紧。有的选择,所伴随的收获与失去,并非金钱或是名利能够衡量。也并非对错可以概括。Anna讲的话,像是我心里一直在发出的声音。窗外的日光,就这样,在忘却的时间里,洋洋洒洒流入心间。



后来晚餐时,我坐在Anna身边。她问我为何会坚持用中文写作。我说,一开始只是因为喜欢中文。后来逐渐开始希望能为中文群体,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。在成长的道路上,发现有许多重要的事物,我们的族群还未曾关注。也还有许多路口,我们的族群需要路标。也许我能做的很少,但与Anna一样,只是想坚持这份心意和声音。一切分享,都是一颗种子。我只想要抛出去,并不计较何时开花结果。



婴孩时,生于世界都市,却记不清纽约的容貌。童年的岁月,在成都的茶语小吃中度过。可如今的成都,也变了好些模样。而自年少时,搬来加州之后,就再未离开。比起辣椒和潮湿,干燥的海风和充沛的日光,反倒成了生命里的习惯。也不知不觉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。于是,时常会想,每个人的归属该当何处。是记忆深处,还是现世现地。是血液中的承载,还是意识里的形态。走着走着,发现大抵都是。却也不全是。只能将自己完整呈现在世界之中,并不断奔跑,出脱成完整的自己。而这份完整,形成族群时,便会带来新的思考。

 

茶话会讨论到为何韩国文化输出如此成功。因素很多,但基石是韩国的社会体制和文明进程。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相对“无限”的摇篮。创作者本身,如若无法精神独立且自由发挥,就如同海水被困入玻璃瓶。而摇晃在玻璃瓶里的海水,又如何生得出海洋里的微生物。民族特色与文化传承,的确可以是一个创作的元素或立意。毕竟,那是长在个体精神里的一部分独特性。但创作,自始至终应当属于个体灵魂。若一份作品,完全隶属于民族精神,或是限于国家体系,又或是套上过多的民族大义,便会有着不可扩张的局限性。



只是,即便Anna有自由的空间去创作,另一个难题便是自己声音的音量。作为少数族裔,且不归属于任何大型媒体公司,独立电影虽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特别性,但难度在于筹资和出品。且由于文化原因,华人群体的团聚力和发声的动力,一直不比别的族群。要在大众中去打开小众,不是一件短期可以完成的事情。甚至会很慢。

但Anna提到说,她从那个见不到同乡的美国,走到了现在,一路见证韩国《寄生虫》、马来西亚裔杨紫琼领衔主演的电影《瞬息全宇宙》斩获多项大奖,再到能见证硅谷政客已有了华人第一代移民……这一切大概跨越了一个孩子成长的时间。一切也许不够快,但也没那么慢。只要大家愿意一直前行。而朋友、族群之间的互相扶持,也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更加可贵。

 

Anna提到主演吴奶奶的Lisa Lu,总是想要为亚洲电影人们多做些什么。如今Lisa已经96岁高龄,还依然对Anna说,想要为她再主演电影。人间烟火,有多少虚妄,就有多少真情实意。如同爬山。也许本是想早起去观鸟看日出,却耽误在途中。可来路上,偶遇了梅花鹿与瀑布。并发现了一条全新的小路,那里藏着蝴蝶谷。也许上一场日出已错过,可还有第二日。即使没有第二日,此刻的黄昏彩霞,和之后的夜幕星辰,何尝不是另一份美好。就像Anna。虽然依然要面对数不清的困境,但数年来,她丰盛有张力。如此,无论行至何处,都是不负时光,不负己。



围炉下午茶之后的傍晚,天空染上了深蓝色。朋友们的笑声,如同不远处太平洋的海浪。Serious Dumpling(正经生煎;San Jose市中心唯一一家中餐厅)提供了可口入味的四道中式餐点,包括炒面、蒸包、卤牛肉等。清爽健康。大家狼吞虎咽的同时,也不减聊天的热情。后院的微光中,Michelle(愉园社创始人)的妈妈端上来了雪白的水饺。每一口,都入味多汁。味道如同老人家一直抹不去的笑意那般,饱满又热诚。

边吃水饺,大家不由自主聊起了近来大热的人工智能(AI)。可我想,这份水饺的制作是AI永远不可能替代的。时不时看见AI绘制的美人。也看见获得大奖的AI制画。各类作品生动,明艳。却始终有一份“美则美矣”的缺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慢慢探索到,AI作品中的那份空缺,是精神意识的“画龙点睛”。如同Anna导演所分享,她在面对自己孩子与母亲时,同一个自己,会陷入中美文化里,快速转换、分裂、又融合。何种比例、如何呈现,都没有固定的程式。只在于那时那刻的她自己。



又比如,晚餐的手工水饺。那是一个母亲,在异国他乡,为女儿和她的朋友们亲手所制。每一个水饺里,都是那位母亲的心意。即便是两位母亲,在同样的一天里,心中的滋味也不尽相同。这些都是生命自带的戏剧冲突,有着不可测的复杂性和突发性。世事之无常,造就了人生体验之丰富。而个体的易变性,造就了生命体独特的灵动性。万事无满,若满即亏。就像月满之时,已是阴缺的开端。而AI便是如此。看似日益完满,内核却藏着不可逆的缺失。



所以,我想,各个不同的民族和社群,并不需要为了与世界连接,而改变自己的特性。比如,亚洲文化里的内敛及缄默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移民。不同的方言,不同的习俗,加上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制度,导致多年来的聚合力相对很低,发声力也格外低调。但同时,这也是我们文化里的一份特别之处。创作是为了表达个体的独特性。若是为了发出声音,而改变了自己的本质,那也是本末倒置的。所以,如何在自己的风格里,更好地传递,是值得不断探索的事情。所幸,在阳光之外,加州的另一样特产,是包罗万象的环境,和各自有趣的灵魂。

在美国所见证的人生,从来没有规章和模版。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,都是完完整整属于这一个灵魂的。无可复刻。你是你,我是我。互相观望,彼此尊重。懂则靠近,不懂则路过。人各有志,冷暖自知。比如,那日来聚会的JR和他的爱人。JR是Cupertino这座城市第一个公开同性性取向的议员。而且JR放弃了高薪的律师职业,转而去做公共服务。竞选辛苦,薪酬很低。我问他,你后悔吗。他说,从不。内心感到满足。因为他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,为自己成长的地方做些事情。人生只有一次,也只属于自己。应当为热爱,全力以赴。



又比如,Saratoga的现任副市长Yan Zhao(赵嬿)。她作为第一代华人女性移民,市长任期满后,以超高票数再次当选副市长。并且,她的脚步不会止于此。她还将继续参与竞选更高的职位,去遇见中年更丰盛的自己。 打招呼时,见她满面笑容,活力满满。可事实上,她那一整个周末,都在四处奔走。她说,竞选工作量非常大,所以很感谢热心民众的支持和义务帮助。也是这些零零总总的温暖,在她疲惫不堪的时候,不断为她蓄着电,让她想要继续去服务大众。

许多中国人至今依然认为,女性的生命扩张力非常局限。母亲、妻子、女儿固然是美好又温暖的角色。但我们的人生并非只有这些。并非二十几就一定要恋爱结婚,三十几就只能相夫教子。黄金岁月也并非终止于三四十的年纪。我本人就非常向往未来的三十岁。也期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。好坏起伏皆是体验。而在这些体验中,我确信我会遇见更多不同面向的自己。很幸运的是,我在成长过程种,一直见证着越来越多的女性,源源不断地发着光。即使远观,也能感受到她们散发出的热量。所以,也真心祝福赵副市长,和所有不断向前的女性,一切顺利。



关于作者:

原名:Michelle

笔名:米雪

语言:中文、英语、法语

米雪于199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。儿时在成都度过。十几岁搬至加州,继续完成学业。现长居美国加州。

2010年,米雪以“宁蔚昔”的笔名,由济南黄河出版社出版青春小说合辑《殇梦》。其包括两部长篇小说,共计30余万字。时年14岁未满。

2013年,以“米雪”(英文译名)为笔名,出版长篇现实情感小说《插曲》,共计24万字。时年17岁未满。

2017年年底,提前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(UC Davis),专业为心理学。

2022年5月,毕业于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(UC Hastings),取得美国Juris Doctor(法学博士)学位。随后通过加州律师执业考试,正式获得加州律师执业资格,成为State Bar of California(加州律协)认证成员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华人移民在硅谷照片博客第四季强势启动—跟好莱坞华裔导演学讲故事,进入主流社交圈

Next
Next

A Taste of Global Warming | From a Raisin to a Rose 舌尖上的全球变暖|从一颗葡萄干到一朵玫瑰花的距离